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这五年,是理学院固本强基、内涵发展,加快推进一流学院建设的五年。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党建、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水平,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德能日新 刚健有为”的西航校训在理学院持续前行的步伐中不断升华。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基层组织根基。
学院党总支聚焦校党委工作部署和学院事业发展需要,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巡视整改落实暨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纪律作风整顿等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群团统战工作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安全稳定”一岗双责,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全覆盖,学生党支部将党小组建在团支部上,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攻坚效能,奋力实施学院“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推动党建工作和学院事业发展“双提升”。先后四次获得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单位,学院党总支获批创建“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并通过验收,多人获得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理学院全体教师在庆祝建国70周年歌咏大会上引吭高歌,唱响新时代
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理学院在抓好《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传统优势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等2个专业先后获批招生,填补了学校理科专业的空白。借助平台,争取中央财政和学校等1000余万元资金支持,建成大数据技术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和数学建模实验室等,其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聚焦立德树人,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形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进工出、双师培养、校企合作、四能协同”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融合、光电并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承担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高等数学课程获得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22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大学数学教学团队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承担省级教改项目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赛区)、和“互联网+”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完善本科生教学管理,做到“学生教育与专业行业”有机统一。实施学生学业导师制度,规范学生课堂教学管理、论文管理和考试管理,不断深化学生管理内涵式发展,自2019-2022连续四年学生工作量化考核居于学校前列,就业率稳居学校前三。
理学院获得校运会“精神文明奖”
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学院持续完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形成了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个、主持省(厅局)级科研项目14个,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CSCD等40余篇(3篇SCI 1区);专利23个。学院还坚持用学术研究成果服务社会。积极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与“秦创原”对接,力求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新突破
营造人才发展环境,全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坚定落实人才强院战略,积极进行全局谋划,结合学科与专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坚持重点引进优秀青年博士, 2018年至今,学院共引进15名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士5人,评聘聘副高以上职称13人。目前,理学院共有64名教师,其中博士(含博士在读)32人,硕士26人;副高以上职称24人,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
健全完善更加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王妙老师入选陕西省高校第三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韩慧蓉老师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学院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师德师风,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岳忠玉老师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韩慧蓉荣获陕西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理学院将以即将召开的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为引领,对标学院发展现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为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出理学院应有的贡献。(文、图/胡红亮 审核/胡红亮)